在银行业面临息差收窄与风险挑战的2025年上半年,哈尔滨银行(6138.HK)以 "规模、质量、结构、效益" 的协同提升,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中期答卷。截至6月末,该行总资产达9,275.2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3%;实现营业收入73.86亿元,同比增长2.59%;归母净利润9.15亿元,同比增幅达19.96%,利润增速显著。 阅读量:10876
在金融科技浪潮中,银行业正经历一场关乎生存的技术革命。招商银行 2025年中报披露的"AI First"战略与44.44亿元信息科技投入,折射出行业对大模型技术的集体押注。然而,当头部机构砸下数亿构建全栈体系,中小银行却在算力鸿沟与数据孤岛中挣扎——这场AI竞赛的胜负手,究竟藏在技术路线的选择里,还是生态协同的智慧中? 阅读量:12022
2024年12月12日,华夏银行召开第九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李民吉被选举为董事长,标志着他继续在该行发挥重要作用。这一决定不仅是对李民吉个人能力的认可,也反映出华夏银行在面临复杂金融环境时,追求稳定与持续发展的决心。
在当前消费市场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下,农业银行在个人消费贷款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个人消费贷款增量在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在山西这片充满历史底蕴的土地上,普惠金融的发展正成为推动实体经济蓬勃发展和实现高质量转型的关键力量。中国银行山西省分行积极践行普惠金融理念,通过一系列因地制宜的创新举措,在山西的不同产业和领域书写着普惠金融的崭新篇章。
在 AI 浪潮重塑银行业的大背景下,招商银行在 AI 大模型的应用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其经验为整个银行业带来了多方面的启示。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议题,尤其在中国,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断上升,养老金融服务的需求愈加迫切。作为国有大型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建行)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致力于探索和创新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助力“老有所养”,推动养老金融的高质量发展。
近日,中国银行在国际金融论坛(IFF)公布的2024年度“全球绿色金融奖”中荣获创新奖,标志着其在绿色金融领域的突出贡献与国际认可。此次获奖的关键项目是中国银行发行的全球首批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债券,该债券于2023年9月由中国银行的迪拜和卢森堡分行同步发行,总规模达到8亿美元,这一创举不仅展示了中国银行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创新能力,也为全球绿色融资提供了新的范本。
信贷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核心业务,是典型的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极易诱发腐败问题和金融风险。“抓好信贷领域腐败综合治理,就抓住了全行反腐败工作的‘牛鼻子’。”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金融业的每一次创新与突破,都将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提供新的动力。2024中国金融年度品牌榜的出炉,必将为行业树立标杆,激励更多金融机构在服务国家战略、支持实体经济方面不断前行。
近年来,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银行业正步入一个全新的竞争格局,尤其是农村中小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特别是大银行逐步下沉到县域、乡村等传统农村金融市场,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大银行的资金实力、技术优势和政策支持使其能够在普惠金融领域快速扩展,深刻影响了农村中小银行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如何应对这一变局,成为了农村中小银行亟待解决的挑战。
随着2025年的临近,中国银行业正加速调整与变革,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日益激烈的竞争。近期,交通银行及其他四大国有银行相继发行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非资本债券,进一步夯实了其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体现了银行体系面对风险的韧性,也反映出监管层对银行资本结构优化的持续关注。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银行卡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银行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24)》,截至2023年末,我国银行卡的总发卡量已达到95.6亿张,较前一年增长2.8%。交易金额也回升至1073.9万亿元,同比增长3.0%。这些数据不仅反映了银行卡产业的复苏,也预示着未来银行卡将更加便捷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在中阿两国建交40周年和迪拜国际金融中心成立20周年之际,当地时间11月27日,交通银行迪拜国际金融中心分行正式开业。交通银行监事长徐吉明、中国驻迪拜总领事欧渤芊、迪拜国际金融中心总督Essa Kazim、迪拜国际金融中心管理局首席执行官Arif Amiri、迪拜金融服务管理局首席执行官Ian Johnston等来自中阿两国政府、监管、金融机构、企业的100余位嘉宾参加开业仪式。